欢迎来到托普云农种子检验仪器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联系热线:0571-86056609 86059660
0571-86056609 86059660
官方微信:
tpyn17top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标准 > 相关标准 > 安徽省发布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安徽省发布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发表日期:2022/10/25 来源:托普云农 浏览次数:3674次

       为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种业振兴行动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我省稻、玉米品种选育及审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5号)以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2号),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制定了《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 2022年修订) 》《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 2022年修订)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1.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2.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022年9月28日

附件1

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品种每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5.0,穗瘟损失率 最高级≤7级。

稻瘟病自然发病高感试验点≤1(执行国家水稻试验抗 病虫性田间调查和鉴定评价标准)

白叶枯病最高级≤7级。

稻曲病(穗发病率%)≤25.0(采用自然诱发鉴定方式), 且稻曲病自然发病高感试验点比例≤50.0%。

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早籼品种应对白背飞虱进行抗性鉴定,中籼、晚籼及粳稻品种应对褐飞虱进行抗性鉴定。

1.2 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双季早籼和双季晚籼平均生育期不长于对照2.0天,中籼迟熟组不长于对照 7.0天,中籼早熟组不长于对照1.0天;双季晚粳平均生育 期不长于对照2.0天;中粳迟熟组不长于对照5.0天,中粳 早熟组不长于对照1.0天。

当对照更换时,生育期指标由稻专业委员会作相应调整。

1.3 结实率

中稻品种单年结实率<70%的试验点数≤2个;双季稻品种单年结实率<65%的试验点数≤2个。

1.4 抗倒性

正常年份,倒伏程度≥3级(倒)且倒伏面积≥30.0% 的试验点比例≤20%(因自然灾害导致严重倒伏的试验点除 外)。

1.5耐热性

中籼品种耐热性≤7级。

1.6 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 ≥3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 =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4.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 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增产幅度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增产幅度相应增加3个百分点。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品种分类

2.2.1.1 抗病品种:白叶枯病、稻曲病抗性达到中抗及 以上,籼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粳稻品种稻瘟 病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均达到抗及以上。

2.2.1.2 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中籼、晚籼及粳稻对褐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且优于 对照品种一个级别及以上。

2.2.1.3 优质品种:品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 种品质》(NY/T 593—2021)二级及以上。

2.2.2产量指标

2.2.2.1抗病品种: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达到 中抗及以上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达到中抗及以上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0.0%。

2.2.2.2抗虫品种: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每年区域试 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0.0%;抗性达到抗及以上,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3.0%;抗性达到 高抗,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5.0%。

2.2.2.3 优质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品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一、二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二级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 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 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二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 验产量比对照减产≤2.0%。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一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5.0%。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增产幅度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增产幅度相应增加3个百分点。

2.2.2.4 绿色优质品种:稻瘟病或稻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二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 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5.0%。稻瘟病或稻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一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减产≤ 7.0%。

2.3 特殊类型品种

2.3.1品种分类

2.3.1.1有色米品种:红米、黑米、紫米、绿米等。

2.3.1.2特早熟早稻品种:全生育期≤100天,且日产 量≥4.0千克。

2.3.1.3节水抗旱稻:抗旱级别≤3级(抗旱指数≥0.7)。

2.3.1.4低位再生品种:割茬高度≤15cm。

2.3.1.5软米品种:8%≤直链淀粉含量≤11%。

2.3.1.6其他特殊品种:由稻专业委员会讨论确定相应具体指标。

2.3.2产量指标

审定品种与对照为同类型特殊品种,如果没有同类型对照品种,以相近生育期、相近组别的品种为对照。每年区域 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日产量)比对照增产≥0.0%,每年区 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65%。

 

 

附件2

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1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1.1.1 籽粒用玉米品种

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抗性进行鉴定。

1.1.2 青贮玉米品种

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 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 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瘤黑粉病、灰斑病抗性进行鉴定。

1.1.3 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

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小斑病、南方锈病、 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抗性未达到高感。

1.1.4 爆裂玉米品种

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1.2 生育期

每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比对照品种不长于2天,或收 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当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玉米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 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别≤ 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比例不超过20%。

1.4 品质

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72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 ≥69.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 基)≥3.0%。

1.5 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 ≥4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 =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0%,且每年增产 ≥3.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 抗病品种: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 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 种鉴定均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

审定品种与对照为同类型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比抗病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1.0%,生产试验产量比抗病对照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 试验点比例≥50%。非同类型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非抗病对照减产≤1.0%,且每年减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非抗病对照减产≤1.0%。

2.2.2 机收品种:小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适收期籽粒 含水量≤28%,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6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 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平)试验点比例≥50%。

2.3 特殊类型品种

2.3.1 糯玉米(干籽粒)、高油、优质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品种

产量:每年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 10.0%。

品质:糯玉米(干籽粒):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 总量比率≤2.0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

优质蛋白玉米:蛋白质(干基)含量≥8.00%,赖氨酸(干基)含量≥0.40%。高淀粉玉米:粗淀粉(干基)≥75.0%。

2.3.2 青贮玉米(不包括粮饲兼用)品种

生物产量:每年收获时参试品种生物产量(干重)比青 贮玉米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率≥ 50%。

生育期:以同一生态类型区大面积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 或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的普通玉米对照品种为对照,参试 品种生育期应与对照品种相当或不晚于对照;或普通玉米对 照品种黑层出现时,参试品种的乳线位置应≥1/2。

品质(两年平均):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 纤维含量≤40%,淀粉含量≥30%。

持绿性:每年收获时全株保持绿色的叶片所占比例 ≥75%。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 ≤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试验点比例≤ 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对照。

2.3.3 鲜食甜玉米、鲜食糯玉米品种

产量:品质评分达到85分及以上,每年鲜果穗产量比 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增产≥3.0%;品质评分达到90分及以上,增产幅度可降低3个百分点。

品质:每年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评分285分。甜玉米品 种干样品水溶性总糖含量≥12.0%;糯玉米品种支链淀粉(干 基)比率≥97.0%,品质评分每高1分,支链淀粉(干基)比 率可降低1个百分点,但不得低于95.0%;甜糯玉米品种支 链淀粉(干基)比率≥90.0%。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2.3.4 爆裂玉米品种

产量:每年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品质:膨化倍数,爆花率,籽粒颜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2.3.5 其他特殊类型品种

产量:每年比同类型同品质对照品种增产≥3.0%,品质优于对照的减产≤3.0%。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其他指标:由玉米专业委员会讨论确定相应具体指标。

关键字:种子仪器,育种设备,种子检验,种子检测 网址:http://www.seed17.com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3号楼11-13楼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3347号